上海气候周携手张謇企业家学院走进中冶检测上海公司,战略协同跨界共振

2025年08月22日

2025年7月6日,上海气候周(宝山)绿色低碳转型合作中心积极发挥平台作用,成功推动张謇企业家学院组织的60名江苏头部企业代表齐聚上海宝山,开展“强化数据赋能,绿色金融支持企业低碳发展”主题参访活动。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政府、金融、纺织、制造、建筑等20余个行业的领军者,深入中冶检测绿色低碳实验室参访交流,共同探索双碳战略下的创新实践与跨界合作机遇。

2025822132239355

01

实地探秘:绿色技术赋能产业转型

参访首站聚焦中冶检测绿色低碳实验室。学员们实地观摩了室内环境检测、节能监测及材料性能分析三大核心场景,直观感受数据驱动的低碳技术应用。期间,中冶检测上海公司生产总监韩波先生,针对学员的提问予以现场解答。中冶检测作为国家级工业建筑安全诊治“国家队”,其自主研发的“建筑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引发关注。该平台集成能碳监测与绿色建筑检测功能,为企业提供从诊断到减排的全周期解决方案。

2025822133546818

02

战略协同:双平台共塑低碳生态

在报告厅环节,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低碳专委会副秘书长、上海气候周(宝山)绿色低碳转型合作中心运营负责人王静女士以气候周全球合作网络为切入点,阐释上海气候周“中国行动、亚洲声音、世界标准”愿景,通过“气候公园”韧性标准系统,链接联合国SDGs目标与产业实践,推动中国企业绿色转型故事走向世界。

2025822133627268

中冶检测上海公司工会主席、上海(宝山)绿色低碳评估认证研究院副院长刘佩兰女士则全面介绍了中冶检测在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方面的探索,并深度剖析宝山实践。她以全国首例公共建筑碳信用产品——吴淞中心医院节能改造项目为例,揭示数据资产化路径:“通过建筑节能改造碳减排量认定,该项目累计收益达163.8万元,印证了‘绿色即资产’的逻辑。”目前,由中冶检测等单位主编的《高效集中式空调机房碳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和参编的《公共建筑综合性减碳改造项目碳减排量认定技术规范》已为绿色金融提供标准化支撑。

202582213364418

作为宝山区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1+5”矩阵主要参与者之一,中冶检测承担了绿色低碳供应链-建筑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绿地金创共建碳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完善了“1+5”矩阵体系的功能和联动,将推动建筑行业各环节的脱碳与绿色发展,推动建筑碳信用机制的创新与拓展,营造宝山区整体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

 

03

跨界共振:多行业共建绿色供应链

现场互动环节,纺织企业代表关注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建筑企业追问近零能耗技术落地成本与实践方法。一位造船行业高管表示:“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急需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范式,无论是政策补贴,还是碳信用开发,都能在转型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直接价值,但这需要专业的机构介入来帮助我们。”参访团通过自由交流,在供应链降碳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宝钢宝山支行郑威副行长为学员现场答疑解惑,为企业代表提供了绿色金融工具应用方面的实践思路。

活动尾声,UNITAR繁荣联盟(上海)秘书处副秘书长、上海气候周气候教育公园负责人汪喆女士邀请与会嘉宾注册成为气候公民,并领取气候公民实体ID卡,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气候行动专属账户。

202582213364448

04

宝山中心双引擎,为企业链接与赋能

本次活动是气候教育公园在研学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依托上海气候周(宝山)绿色低碳转型合作中心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低碳经济服务专委会(宝山)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中心双平台协同发力,为企业代表展示了:

  • 标准赋能——以韧性标准衔接绿色金融与产业实践

  • 数据驱动——碳减排量认证激活绿色资产价值

  • 生态链接——跨行业共建低碳供应链创新网络

两大中心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低碳经济服务专委会、上海气候周共建,通过对接国家级、市级绿色低碳政策,积极推动长三角绿色标准互认,为区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未来,两大中心将继续秉持平台使命,凝聚多方力量,推动更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发展进程,探索专业化、标准化的绿色转型路径,向世界展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