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国际气候小使者”研学行动在上海顾村公园圆满举办,该研学行动以青少年与儿童为核心参与者,通过实地考察、实践体验、国际交流等方式,在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科普与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普及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培养应对气候变化科学思维,通过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通过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合作意识,通过培育未来科技人才储备推动社会科技发展与变革。
“国际气候小使者”研学行动由主办方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LOUD)、上海气候周(SHCW)、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繁荣联盟上海中心(PAS)、小金星教育集团、响亮气候科技联合举办,由玛歌瑞特国际幼儿学校、同木绿碳承办。本次研学行动获得了128名儿童积极地响应和参与,通过化身“自然小侦探”在中英双语沉浸式研学情境下,探索鸟类与昆虫的气候生存密码,以童真行动诠释“小脚丫守护蓝天,丈量中国走向世界”的生态使命。
“国际气候小使者” 呼应了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 SDG4(优质教育)、 SDG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SDG15(陆地生物)的框架下,搭建起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公益组织、教育机构、政府、社区和媒体联动的合作平台,通过气候研学行动,将气候变化教育融入青少年与儿童实践,以沉浸式场景体验打破地域、空间的壁垒,培养未来国际化科学人才,以气候研学基地为载体开展科普实践,推动全社会认识、参与气候行动。
本次“国际气候小使者”研学行动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核心精神深度融入实践环节,为青少年与儿童打造沉浸式气候行动课堂,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青少年与儿童参与。“国际气候小使者”研学行动目的是通过学员转化为科普宣传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气候议题,让青少年与儿童直观感受气候变化影响,深入理解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研学行动特别设置创新思维培养环节,鼓励青少年运用跨学科知识,提出解决气候问题的新思路,全方位提升青少年在气候领域的综合行动能力。
国际化实践:在森林课堂解码气候智慧
以顾村公园为天然教学场域,创新设计“鸟类学家”与“昆虫观测家”双主题研学路线。在 "观鸟侦探社",孩子们用望远镜记录白鹭飞行轨迹与天气变化数据,结合联合国生态系统适应议题,讨论气候变暖对候鸟迁徙路线的影响。在“气候实验室”里模拟极端天气,观察风雨对鸟类羽毛飞行的作用,呼应联合国减缓生物多样性威胁的要求。实践环节中,孩子们亲手搭建防风雨鸟巢、制作昆虫旅馆,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大协定中保护生物栖息地的核心要求。本次研学行动将严肃的国际气候议题转化为可理解、可感知、可参与、有趣的实践项目,运用气候游戏的方式为青少年与儿童气候教育提供创新范本。
科学赋能童年:从观察行动到培养社会责任
“孩子们不再是气候问题的旁观者,而是解决方案的共创者。”气候研学指导员介绍。研学成果展示环节,用中英文解说自主设计的鸟巢防风结构,宣读“我为小鸟种棵树”地球日誓言,并在顾村公园树木上悬挂亲手制作的昆虫旅馆。活动同步启动“长三角气候长廊”计划,未来将通过跨区域昆虫博物馆共建、候鸟驿站追踪等项目,持续培养青少年与儿童的科学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联合国官员寄语:繁荣联盟支持“国际气候小使者”研学行动推向国际
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繁荣司副司长迈克尔·艾达(MichaelAdalla)通过视频为“国际气候小使者”研学行动点赞支持,他提出将区域气候行动经验提炼为全球气候行动方案,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案例,也为全球培育更多气候治理与未来创新力量;并强调联合国“繁荣联盟”将持续支持此类跨代际、跨文化的气候行动,通过跨界生态伙伴共同构建美好和谐的地球家园。
展望未来 我们在行动
2025“国际气候小使者”作为全球青少年与儿童气候行动的示范行动,已有30余所国际学校进行了响应;本次气候研学行动将在“2025美丽中国论坛”中进行宣传,向全球展示中国青少年与儿童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下的责任与担当,也响应了上海气候周“中国行动、亚洲声音、世界标准”的倡议。
"国际气候小使者"研学行动未来将继续聚焦全球化视野,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引导青少年与儿童深刻理解和主动肩负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积极投身全球气候治理行动。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气候治理新格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通过持续孵化青少年与儿童气候行动网络,将前沿气候理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实践成果。
未来,上海市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LOUD)、上海气候周(SHCW)、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繁荣联盟上海中心(PAS)将联合200余所国际学校、国际知名公益组织共同倡议和邀请全球更多的国际组织、公益组织、学校、政府、社区和媒体加入“国际气候小使者”行动。